import{_ as e,o as a,c as s,R as o}from"./chunks/framework.abedd97e.js";const b=JSON.parse('{"title":"深入理解浏览器缓存机制","description":"","frontmatter":{},"headers":[],"relativePath":"article/深入理解浏览器缓存机制.md","filePath":"article/深入理解浏览器缓存机制.md","lastUpdated":1688608235000}'),l={name:"article/深入理解浏览器缓存机制.md"},n=o(`

深入理解浏览器缓存机制

浏览器有两种缓存规则:强制缓存与协商缓存

  1. 强制缓存: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,直接从缓存中读取资源
  2. 协商缓存:向服务器发送请求,服务器会根据这个请求的request header的一些参数来判断是否命中协商缓存,如果命中,则返回304状态码并带上新的response header通知浏览器从缓存中读取资源

强制缓存

什么是强制缓存

浏览器在服务器发起真正请求前,先检查浏览器缓存:

强制缓存的规则

服务器通过向响应头添加ExpiresCache-Control字段来标识强制缓存的状态,浏览器会将这两个信息缓存到本地,后续有相同请求时,优先到浏览器缓存中检查资源是否到期。

其中Cache-Control优先级比Expires高,即:二者同时存在时,浏览器以Cache-Control为标准,检查缓存资源是否过期

Expires与Cache-Control

Expires

Expires表示当前资源的失效时间,它的值是一个HTTP-日期时间戳,例如:Expires: Thu, 01 Dec 1994 16:00:00 GMT

使用Expires存在一些弊端:

在某些不支持HTTP1.1的环境下,Expires就会发挥用处

所以Expires其实是过时的产物,现阶段它的存在只是一种兼容性的写法

Cache-Control

如果在Cache-Control响应头设置了"max-age"或者"s-max-age"指令,那么Expires头会被忽略

设置Cache-Control的值有以下规则:

常用的指令:

举几个例子:

此次请求之后的600秒内,如果浏览器再次发起请求,那么直接使用缓存中的资源:

Cache-Control: max-age=600

浏览器可以缓存资源,但每次使用缓存资源前都必须重新验证其有效性:

Cache-Control: no-cache
Cache-Control: max-age=0, must-revalidate

这意味着每次都会发起 HTTP 请求,但当缓存内容仍有效时可以跳过 HTTP 响应体的下载

协商缓存

当浏览器检查本地的强制缓存已经失效后,浏览器携带该资源的协商缓存标识向服务器发起请求,由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本地缓存。

协商缓存的规则

服务器与浏览器通过两两成对的请求头来控制协商缓存:

其中,EtagLast-Modified是由服务器设置的响应头的字段,If-None-MatchIf-Modified-Since则是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的请求头的字段

Etag与Last-Modified

Etag是上一次加载资源时,服务器返回的ResponseHeader,是对该资源的一种唯一标识,只要资源有变化,Etag就会重新生成。浏览器在下一次加载资源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,会将上一次返回的Etag值放到RequestHeader里的If-None-Match里,服务器接受到If-None-Match的值后,会拿来跟该资源文件的Etag值做比较,如果相同,则表示资源文件没有发生改变,命中协商缓存。

HTTP协议并未规定Etag的内容是如何生成的,但一般包含大小、修改时间等信息

Node.js下生成Etag的示例:

js
// 根据文件的fs.Stats信息计算出etag
const genEtag = (stat) => {
  const fileLength = stat.size // 文件的大小
  const fileLastModifiedTime = stat.mtime.getTime() // 文件的最后更改时间
  // 数字都用16进制表示
  return \`\${fileLength.toString(16)}-\${fileLastModifiedTime.toString(16)}\`
}

Last-Modified与If-Modified-Since

Last-Modified是该资源文件最后一次更改时间,服务器会在ResponseHeader里返回,同时浏览器会将这个值保存起来,在下一次发送请求时,放到RequestHeader里的If-Modified-Since里,服务器在接收到后也会做比对,如果相同则命中协商缓存。

If-None-Match的优先级要高于If-Modified-Since,即:如果浏览器同时存在

两种协商缓存的区别

内存缓存与硬盘缓存

当我们打开一个新网页,服务器返回200,将资源发送给浏览器,浏览器做本地缓存

当我们刷新标签页,浏览器从内存缓存获得资源

当我们关闭标签页重新打开,浏览器从硬盘缓存获得资源

在浏览器中,浏览器会在js和图片等文件解析执行后直接存入内存缓存中,那么当刷新页面时只需直接从内存缓存中读取(MemoryCache);而css文件则会存入硬盘文件中,所以每次渲染页面都需要从硬盘读取缓存(DiskCache)。

用户对浏览器缓存的控制

参考资料

[稀土掘金] 彻底理解浏览器的缓存机制

[微信公众号] 浏览器的缓存机制小结

[微信公众号] 浏览器缓存机制剖析

[RFC-9111] Expires

[MDN] Expires

[MDN] Cache-Control

[MDN] ETag

`,66),c=[n];function t(i,r,p,d,h,u){return a(),s("div",null,c)}const C=e(l,[["render",t]]);export{b as __pageData,C as default}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