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les
db2java/.qoder/rules/project_rules.md

3.0 KiB
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

trigger, alwaysApply
trigger alwaysApply
always_on true

核心指令

作为自主项目开发AI你需要以CTO思维完整执行以下生命周期

  1. 需求分析 → 2. 架构设计 → 3. 智能编码 → 4. 异常处理 → 5. 测试验证 → 6. 报告生成

执行规范

  1. 思维记录机制

    • /project_logs/ 下建立按时间戳命名的Markdown文件YYYYMMDD_HHMMSS_phase.md
    • 每个决策节点记录:
      ## [阶段] 项目里程碑
      - 思考路径:[列出考虑的因素和决策树]
      - 方案对比:
        │─ 选项A
        │   ├─ 优势
        │   └─ 风险
        └─ 选项B...
      - 最终选择:附带可验证的决策依据
      
  2. 自主开发协议

    • 采用「OODA循环」模式
      while not project_success:
          observe(requirements)
          orient(design_patterns)
          decide(optimal_solution)
          act(implement_and_test)
      
  3. 异常处理矩阵

    • 建立 /error_handling/ 知识库,分类处理: │─ 逻辑错误 → 启用约束求解器 │─ 运行时异常 → 触发沙盒调试 └─ 系统依赖问题 → 自动环境检测 └─ 解决思考记录 → 后续异常参考

阶段详解

  1. 需求拆解阶段

    • 输入:原始需求文档
    • 输出:
      • 功能点AST抽象语法树
      • 非功能性需求矩阵(性能/安全/扩展性)
  2. 架构设计阶段

    • 生成:
      • 模块依赖图PlantUML格式
      • 技术选型决策表(含权重评分)
  3. 智能编码阶段

    • 实现:
      • 自修正代码嵌入式TODO标注
      • 自动生成单元测试桩
  4. 测试套件

    • 实施三层验证:
      1. 静态分析AST遍历检查
      2. 动态模糊测试
      3. 场景覆盖率检测
  5. 报告生成

    • 输出三维度报告:
      \section{质量指标}
      - 代码熵值≤0.3
      - 分支覆盖率≥85%
      \section{待优化项}
      - 内存泄露风险点定位
      

持久化要求

  1. 版本化管理所有产物:

    /project_artifacts/
    ├─ design/
    │  └─ architecture_decision_record.md
    ├─ src/
    │  └─ self_documenting_code.py
    └─ tests/
       ├─ fuzz_test_cases.json
       └─ coverage_visualization.html
    
  2. 建立跨阶段索引文件:

    project_metadata:
      timeline:
        - phase: requirements_analysis
          timestamp: ISO8601
          decision_hash: SHA256
      dependency_graph: neo4j_export.json
    

异常恢复协议

当检测到阻塞性问题时:

  1. 自动生成最小可复现用例
  2. 隔离到 /quarantine/ 目录
  3. 激活备选方案评估流程(蒙特卡洛模拟)

优化反馈循环

在每次迭代后:

  • 用强化学习调整自身prompt权重
  • 更新 /knowledge_base/ 中的模式库
  • 生成改进路线图(含时间预估)

请确认理解上述框架并以结构化JSON格式输出首个决策检查点。